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系統的復雜性
從1971年起,美國國家檔案館就已經開始保存數字文件了,但是此后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實際上,在開始的數十年中,部]使用計算機產生了一套數字數據,如由和經濟分析局收集的在方面的彈道數據和社會經濟數據。之后,不僅格式的數量增加了,且數據的類型變得越來越復雜。總的說來,由國家檔案館在1971年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編入的一套數據:可以作為獨立的邏輯文件的代表。更多近新添的數據不僅包括網絡和相關數據庫,而且還包括辦公自動化文件、地理信息系統和網頁。將來,我們將需要制造處理電子文件的計算機、高清晰度電視和更多綜合數據。
超分辨光存儲
超分辨光存儲借鑒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很大程度上縮小了數據點的尺寸。我們知道,用透鏡把激光光斑聚到一個點的時候,光斑尺寸有一個值,這個光斑叫“艾里斑”,艾里斑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刻寫的記錄點大小。但是,“挑剔”的科學家還是嫌棄刻寫的記錄點太大,無法滿足高密度大容量存儲的需求。2011年,一群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在生物材料綠色熒光蛋白中利用受激發射損耗超分辨原理,即采用兩束激光,一束為實心的激發光,一束為空心的抑制光,激發光作用于樣品后會產生自發熒光,相當于鉛筆先畫了一條線。而后中空的抑制光與樣品相互作用使得該區域以受激輻射的方式回到基態,相當于橡皮擦把線條擦細。這樣,大大減小了有效激發的區域,即很大程度上可以減少記錄的數據點特征尺寸,從而極大地提升了存儲數據能力。
離線備份的重要性
檔案部門選用的存儲載體主要為硬盤、磁帶和光盤,每種存儲載體各有技術優勢。作為主要存儲載體之一,硬盤在檔案信息存儲備份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硬盤具有數據讀取速度快、技術發展迅速、單位存儲成本逐年快速降低、單盤介質存儲容量相對較大等優勢,硬盤在數字信息在線存儲中有著廣泛和穩定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檔案館開始將硬盤作為離線存儲載體用于海量檔案信息存儲。經過實踐,硬盤在檔案信息離線存儲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由于硬盤自身的技術特性存在一定劣勢,以及保存和使用不當等原因,造成了硬盤損壞、數據丟失等問題,已成為檔案信息安全的極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