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恐怖電影屆又有一顆巨星隕落,他就是「活死人之父」喬治 A 羅梅羅,他的六部活死人系列,對僵尸電影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中國人也有著自己的僵尸教父,那就是斬妖驅魔的道士——林正英。
出于對他的尊重和喜愛,人們習慣于叫他林正英師傅或者九叔。
11月8日,是師傅的離世20周年祭。
在此我們邀請到國內最頂尖研究鬼片的大神Micheal(數到七就死)以一篇回顧他電影生涯的文章來緬懷這位正氣長存,英靈永在的驅魔道長。
文 / 數到七就死
電影通緝令獨家稿件 (禁止轉載)
林正英,祖籍上海,1952年12月27日生于香港,小時家境貧困,父母靠幫人包伙食為生,家有六個孩子,林正英排行第三。
邵氏電影
當時他一天有60港幣的收入,他通常把這份收入分成三份,
拿出20交給師傅,以報答知遇之恩;
再拿20交給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
最后20留給自己,一般也是用來請師兄弟吃飯。
林正英曾說過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據好友透露,林正英19歲時因為不相信李小龍有傳聞中的那么強大,就希望和他切磋一下,當時兩人都在酒店房間里,于是林正英順勢拿枕頭來作為沙包,結果李小龍飛踢枕頭的時候,順勢把林正英也踢飛了出去。
從此林正英對李小龍心服口服,而李小龍也對林正英的初生牛犢不怕虎印象深刻,因此特招林正英作為自己的私人助理。
林正英與李小龍
1971年,林正英開始參演人生中第一部電影,李小龍的《唐山大兄》,他不光客串還擔任副武術指導。
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林正英還曾因幫助同伴出頭和別人斗毆而被捕入獄,最后李小龍親自保釋他。
雖然林正英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些固執,但他還是憑借自己過硬的本事以及和李小龍私下聊天時關于人生哲學的看法,讓李小龍對這個叛逆的年輕人更加喜愛。
之后李小龍的《精武門》、《龍爭虎斗》、《猛龍過江》、《死亡游戲》,林正英一直擔任片中的武術指導并客串演出。
唐山大兄(1971)
1973年,李小龍突然去世,對林正英打擊很大。
林正英也跟李小龍的其他武師一樣,加入了洪金寶的團隊,由于林正英一向沉默寡言,又吃苦耐勞肯打,之后的數年間,他大多在一些影片中客串打手、黑幫、混混的反派角色。
隨著時間推移,作為洪金寶得力助手的林正英也慢慢從幕后走向臺前,戲份越來越多。
像在1979年上映的《林世榮》中,林正英扮演反派手下的武功高手就不再是打醬油的料。
1980年的經典鬼片《鬼打鬼》里,林正英也扮演了一位戲份較多的捕快角色。洪金寶是主演。
再到1982年的喜劇功夫片《敗家仔》,林正英出演了晚晴武術家梁二娣的重要角色,為了更好刻畫這個偏女性化但又很果敢干練的角色,他還特意刮去了自己的眉毛,在影片中展示自己花旦的功底,并大耍詠春拳,第一次讓觀眾熟知,林正英也憑借此片,和洪金寶、元彪、陳會毅四人共同拿下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獎。
敗家仔(1981)
《鬼打鬼》的票房大勝,讓洪金寶在1983年順勢推出了《人嚇人》,片中洪金寶的角色沒有突破,午馬的角色也沒有太多發展空間,鐘發等人的戲份又是少得可憐,反而是讓扮演二叔公的林正英搶去不少風頭。
在片中,林正英扮演的角色老態龍鐘,看起來差不多有一只腳都踩進棺材里了,但正是這種出色的化妝術和拿捏到位的表演,讓人記憶猶新,而到了祭祀做道場的時候,又讓人們見識了這干癟老頭的另一面,雖然老到連跳上桌子,越過木劍的力氣都沒有,甚至還要讓人幫忙抬過去,但是披上茅山道士服后,每招每式都盡顯大師風范,這些都與年紀無關了,而林正英也從此開始了自己近15年的茅山術之旅。
《人嚇人》最終也拿下了1000多萬的票房,成為當年恐怖類電影的票房冠軍。
1984年,《鬼打鬼》三部曲最后一部《人嚇鬼》上映,比起前兩部,成熟了不少。
主線上圍繞一個戲班展開,通過幾個劇團小年輕和頂梁柱的沖突,慢慢帶入劇情,大部分時候,還是模仿了《鬼打鬼》的分散性結構敘事方法,小打小鬧一場,雖然沒多少精彩動作場面,但是劇團這么一個容易招惹是非的吃八方飯的地方,能講述的趣事,怪事自然很多。
林正英和洪金寶
前兩部的主演洪金寶此次退到幕后,讓林正英和董瑋這對同門師兄弟擔綱主演。
林正英在當時的影響力畢竟沒有洪金寶大,而他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角色扮演,只是演一位德高望重的戲班師傅。
林正英,董瑋,導演錢月笙都是粉菊花的弟子,演起《人嚇鬼》來是真實再現他們當年學藝的時光。
雖然經過《鬼打鬼》的僵尸,《人嚇人》的回魂,《人嚇鬼》在鬼神的設計上迷失了方向。但林正英也憑借該片第一次證明自己作為主角也是可以撐起一部影片的。
所謂厚積薄發,在汲取了《鬼打鬼》系列的精華之后,最后濃縮出來的一套公式就是“僵尸 茅山術 動作場面 師徒關系”。
1985年劉觀偉執導的《僵尸先生》的爆紅,就說明了一切。
林正英在影片中扮演一位缺乏處事經驗,但又可愛傳統的道士。
許冠英和錢小豪則扮演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活寶徒弟。
就連保安隊長樓南光、女鬼專業戶王小鳳等配角都在片中有著令人難忘的精彩表現。
不光主演配角人物個性分明,配樂《鬼新娘》都成了經典,一旦一部電影從劇情、演員、打斗、配樂方面都做到極致,火得一塌糊涂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雖然《僵尸先生》各類元素大混雜,但由于主線清晰,層次分明,有笑點有功夫有鬼怪,自然看得觀眾非常開心,在當年港產電影票房上取得年度第五,狂吸2000多萬票房的好成績也在情理之中。
林正英最深入人心的道長身份也成為恐怖電影中的經典icon。
僵尸先生(1985)
1986年,《僵尸家族》上映,劉觀偉帶領原班人馬趁勝追擊,林正英扮演的道長和可愛的小僵尸成了全片最大的亮點。
不管是效仿ET的迷途小僵尸和人類孩子成為好朋友,還是僵尸大鬧現代都市的設定,都讓這一部作品有著從本土出發,面向世界的神奇混搭感。
某種程度上比《僵尸先生》更容易被國外的觀眾所接受。《僵尸家族》大獲成功,并順利打入日本市場,在日本也掀起一股僵尸熱,還順勢推出了延伸游戲產品《霊幻道士》。
頭兩部《僵尸先生》掀起了香港僵尸電影的浪潮,他人的跟風之作層出不窮,劉觀偉卻在風頭正勁的1987年轉拍了部《靈幻先生》。
雖然沒有了僵尸,卻出現了妖術鬼魂精怪。而林正英再次化身除魔道長登場,并帶著吳耀漢、午馬等黃金配角,獲得票房的又一次勝利,并再度成功打入日本市場。
隨著僵尸電影的走紅,林正英也開始片約不斷,像1988年,林正英就出演了《學校風云》、《中國最后一個太監》、《血玫瑰》、《七小福》、《鐵甲無敵瑪利亞》多部影片,塑造了市井小民、警官、匪徒團伙元老等諸多角色,雖然這一年林正英沒有靠著除魔道士的優勢拍攝僵尸片,依舊用事實讓觀眾看到了他駕馭多種角色的能力。
1989年,林正英首次執導僵尸電影《一眉道人》,在這類影片跟風模仿不斷的年代里,繼續創新,既保留了傳統的師徒關系,不失本土民俗趣味,又中西結合,用中國茅山術對抗西洋吸血僵尸,影片也展現了林正英偏愛寫實打斗和冷幽默結合的風格。
《一眉道人》給當時在創作陷入瓶頸時期的僵尸電影打入了一針強心劑,從此這類型影片開始迎來第二次高潮。
一眉道人(1989)
1990年,林正英繼續推出幾部僵尸電影佳作:劉觀偉的《鬼咬鬼》,作為十年前《鬼打鬼》的續集影片,林正英和洪金寶的師徒搭配,讓影片頗具看點。
隨著電影技術的日新月異,影片的質感已經遠非《鬼咬鬼》可比。
更為難得的是,《鬼打鬼》中茅山道術大戰南洋邪術,雖然又是一場大亂斗,巫術、木乃伊、女鬼、僵尸齊上陣,熱鬧非凡,卻絲毫不亂。
《驅魔警察》則把時間設置在當代,雖然有《猛鬼學堂》這樣的無厘頭經典恐怖僵尸片在前,哪怕本片的設定其實很一般,觀眾還是不難看出,《驅魔警察》明顯是一部人保活的作品,林正英硬是依靠自己的獨特魅力和演技撐起整部電影。
這一年他出演了經典武俠片《笑傲江湖》,成功塑造魔教長老曲洋,而他與午馬扮演的名門正派劉正風琴簫合奏的一幕如今也成了經典絕唱。
笑傲江湖(1990)
1991年,林正英主演了多部茅山術題材的影片:《僵尸至尊》、《鬼干部》、《人鬼神》等。
雖然林正英依舊受到觀眾的喜愛,但是那幾年的香港電影是喜劇之王周星馳的天下,包括賭俠賭圣類型的影片大行其道,哪怕僵尸片依舊有人在拍攝,也再難以重現當年的光輝了。
像制作上乘的《僵尸至尊》,雖然有吳家麗加盟,以及谷峰、劉洵等老戲骨的護駕,最后也就入賬600多萬票房。
《鬼干部》
而像充滿政治隱喻的《鬼干部》雖然在今日奉為經典,在當年更是慘到拿不到200萬的票房。
這一年林正英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影片還是《非洲和尚》,因經典喜劇片《上帝也瘋狂》系列走紅的非洲土著歷蘇,和林正英組成了最不可思議的組合。
《上帝也瘋狂》
中非結合的僵尸片,再現了《一眉道人》的混搭創新風格,并受到了觀眾的喜愛。歷蘇也憑借此片在香港接拍了《非洲先生》和《非洲超人》兩部作品。
1992年,是林正英的高產年,這一年他出演了十三部影片。
主打的依舊是觀眾們所熟知的僵尸片,《鬼打鬼之黃金道士》、《甩皮鬼》、《猛鬼旅行團》、《妖怪都市》這一類看似有狗尾續貂或者傍名牌嫌疑的作品,雖然票房表現很糟糕,但是這些作品的時間設定都是現代,各種大都市肉欲橫流和時下各種弊端和問題也都開始擺上臺面,對林正英和他扮演的道士而言,都是一種轉變。
只不過觀眾并不買賬。
這一年,林正英最重要的作品則是劉觀偉帶著原班人馬打造的《新僵尸先生》,這是一部向《僵尸先生》致敬翻拍創新和跨越的片子,從各個角度而言,這依舊稱得上是一部經典之作。
然而即便如此,《新僵尸先生》也只拿到了600多萬票房。
此外林正英還在這一年出演了《特區愛奴》、《畫皮之陰陽法王》、《誓不忘情》、《神槍手與咖喱雞》等佳作,雖然扮演的不再是道士,依舊辨識度很高。
1993年至1994年間,林正英只參演了《追魂傘》、《公海強奸風暴》、《鐘馗嫁妹》等為數不多的作品。
并執導了人生第二部影片《青蜂俠》,以此來致敬緬懷李小龍。
致敬李小龍的《青蜂俠》
僵尸片也終于從此走向沉寂,林正英似乎象征性地主演最后一部僵尸電影《驅魔道長》。
如果說之前的這類影片大多在緊張和逗樂的基調上進行,即便再難對付的怪物和反派出現,只要有師傅在,最終總會化險為夷。
但《驅魔道長》則有點落日余暉的感覺,雖然沿襲了之前師徒的設定以及一些輕松的段子,但在影片過了大半之后,每況愈下,不光師傅在降魔時出現失誤,身邊的人也一一化為西洋僵尸的傀儡,在最后一幕,連愛徒也難逃幸免。
僵尸片似乎就此從香港電影名單中銷聲匿跡,誰也沒想到在市場蕭條的1995年,亞視以百萬高薪禮聘林正英演出電視劇《僵尸道長》,這部劇集掀起了收視高潮,并讓林正英開啟了電視生涯,并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
1996年,《僵尸道長2》順理成章地歸來,林正英用個人魅力再度成為華人圈的關注焦點。
因為角色太受歡迎,林正英還在同年的電視劇《等著你回來》中再度出演降魔伏妖的道人。
1997年夏天,林正英多次前往醫院檢查,因此坊間流傳由于長期廢寢忘食的高壓工作,他已患上癌癥。
林正英堅持不住院,在離開醫院后繼續投入工作,并告知來電關心的朋友不要相信謠言。
林正英繼續帶病堅持出演徐錦江、劉松仁主演的電視劇《一枝花和尚》。亞視原本準備推出《僵尸道長3》,但由于林正英身體的緣故,拍攝最終終止。
苑瓊丹和林正英
不久,林正英和女友苑瓊丹分手,獨自搬進姐姐家,謝絕會客,不見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期間林正英多次昏迷,被家人送入圣德肋撒醫院。
1997年11月8日,經證實,林正英因癌癥與世長辭,年僅45歲。
如同孤寂的道士生涯,林正英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選擇了獨處,安靜地離開,也許對他而言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啟自己斬妖除魔,保護世人的征途,畢竟只要有師傅在,噩夢總能遠離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