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生物質顆粒如工業、建筑環境、能源業、交通運輸業和農業,這項協議的關鍵在于,將在2030年之前停止燃煤發電,將加大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比如,到2030年,海上風電將從現在的1GW增加到12GW以上,電氣化程度將會更高,意味著會有更多可再生電力,供熱電氣化程度也會更高。當然,我們也需要儲存電力,氫儲能技術就帶來了新機遇,我們正在快速開發,這將會是未來能源系統的一部分。生物資源、生物質可以用作交通運輸燃料、化學物品和工業材料,這就是荷蘭的做法。目前來說,我們距離實現目標還道遠,眼下我們還在大量使用化石資源,每年消耗能源約3艾焦,即3000皮焦耳。之前提到,我們要減少煤炭使用,也一樣要減少使用量,尤其要減少在本地能源中的占比。如今,可再生能源在荷蘭占比依然很小,2017年,其占比僅為6.6%,但去年提升到了11.1%,我們預計這一比例到2023年將提升到17%。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能源占比大,而且將繼續增大。2017年和去年,生物能源是荷蘭可再生能源中的大組成部分,盡管如此,仍在增加生產大量的生物能源。為此,我們采用了很多不同的做法,從這張圖表底部的部分,可以了解荷蘭生產生物能源的方法。
生物質顆粒還有一個專門的可約束性目標來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具體而言,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終端能源需求中占比接近60%,這將有助于完善可持續生物能源市場。但另一方面,歐盟也同意使用電、甚至是,因而,對生物能源投資和使用提出了很多限制性措施,增加了實施的障礙。,海事與航空業也需要減排,這有助于促進生物質燃料市場的發展。回頭看芬蘭國內的情況,芬蘭現已設定到202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是雄心勃勃的目標之一。WEM表示現有措施情景,WAM則是采取額外措施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的情景。不論上述哪種情景,木材和其他生物質的占比實際都在增加,另外部分發電,尤其是供熱也將采用生物能源。得益于電氣化和能效的提高,整體燃料消耗也將降低。
生物質顆粒根據生物質能產業分會發布的《3060零碳生物質能發展潛力藍皮書》統計,我國主要有機廢棄物年產生量為35億噸,生物質資源作為能源利用的開發潛力為4.6億噸標準煤。根據中國農業大學、清華大學的測算數據,如果對我國的邊際土地種植能源作物的潛力進行測算,我國可獲得年生物質能總資源量將達到9.5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隨著生產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有機垃圾資源量將會持續增加,擴大造林面積也將增加林業廢棄物的產出。預計到2060年,我國生物質每年可利用的資源量將會超過15億噸標準煤。生物質能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資源,同樣是國際公認的“零碳”可再生能源,具有綠色、低碳、清潔等特點。生物質能通過發電、供熱、供氣等方式,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交通、生活等多個領域,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無法替代的。根據統計預計,若結合BECCS(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技術,預計到2030年,生物質能利用將為全社會減碳超9億噸,到2060年將實現碳減排超20億噸,這將為我國“雙碳”目標做出重要的貢獻。
生物質顆粒椰殼由于其的纖維結構和化學成分,經過碳化處理后能夠生成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活性炭。這種活性炭在環保、化工、食品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二、連續碳化爐的工作原理連續碳化爐是一種連續式熱解設備,其工作原理是將椰殼原料在高溫、缺氧的環境下進行碳化。連續的持續旋轉確保了原料在爐內的均勻受熱,從而實現了的碳化反應。經過碳化的椰殼,其碳含量大大增加,形成了活性炭的基本結構。